汪洋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是科学发展。只有坚持不懈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制约科学发展的观念、利益和体制障碍。党的十七大以来,广东按照中央的部署,从新时期新阶段的国情省情出发,始终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清醒而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思想的新解放推动改革的新实践,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努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贡献。
一
着力围绕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思想前提和强大动力。作为中央寄予厚望的“深化改革先行区”,面对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广东首先注重与时俱进推动思想解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2007年12月,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这次讨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为目标。经过半年的学习讨论活动,广东形成了“八个必须、八个解放出来”的思想共识,出台了《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推出了一系列用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办法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创新思路及工作举措,为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着力打好加快转型升级这场硬仗。加快转型升级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重要路径。广东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形成的倒逼机制,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把提高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第一位,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抗风险性。大力实施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三促进一保持”战略。积极实施扩内需稳外贸、“双转移”、“腾笼换鸟”、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节能减排、节约集约用地、环保倒逼等战略措施,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的过程,成为为实现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基础的过程。全省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大关,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9000亿美元大关。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着力推进行政和社会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效率与公平等事关全局的重大关系。只有深入推进行政和社会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明确政府在经济社会领域的角色定位问题,才能避免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省委、省政府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打破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利益格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行政审批改革,稳步推进创新审批方式试点,向基层、向社会“放权”,提高行政效率,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深入推进富县强镇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县级行政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也配套进行,成立省社会工作委员会,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及七个配套文件,大力培育发展、规范管理社会组织,促进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社会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
着力创新改善民生幸福的制度措施。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群众幸福感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目的和归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注重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编制实施《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突出加强文化建设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创新改善民生幸福的制度设计,着力解决“基本民生”、“底线民生”、“热点民生”问题。加大民生投入,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健全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全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加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1年,全省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达4233亿元,占支出总额的63%。积极实施精神文化民生工程,“十一五”期间,广东各级财政文化投入491.5亿元,用于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开发新模式,85%的农村贫困户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实现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的脱贫目标。创新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有效整合基层综治信访维稳力量,进一步健全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高。
着力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有效形式。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政治保障,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的根本前提。广东以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为途径,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法治环境。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中共广东省委政治协商规程》,坚持“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的重要原则,努力以程序的公开保证结果的公正、以程序的科学保证制度的科学,使协商工作更加规范、常态、有效。把法治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步批准实施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与《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年)》,制定《广东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保障条例》等一批保障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地方性法规。深入开展以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为内容的“三打两建”活动,塑造良好法治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创设网络视频信访平台,积极拓展网络问政,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全省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着力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关键所在。广东高度重视从制度上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正确方向,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为实现新跨越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考评机制和选人用人机制,制定《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从实绩考核、民主测评和群众满意度评价三个方面全面考核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程度。把大规模培训干部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水平和绩效。在全国率先出台《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不仅包含反映政府建设幸福广东工作实绩的客观指标,而且包含反映人民群众的主观感受和精神诉求的主观指标,使幸福广东“摸得着,看得到”。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机制和启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出台《广东省生态保护补偿办法》,解决粤东西北重点生态功能区财力薄弱的问题,促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良性发展。
二
党的十七大以来,广东从解放思想到转型升级,再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和幸福广东建设,经历了从思想到行动、从经济到社会、从重点突破到系统构建的过程,科学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五年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科学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为广东下一步的科学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必须解决好政府职能“到位”而“不越位”的问题。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是政府的基本责任。政府要做好规则制定、规划引导等工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并辅以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纠正市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一方面,要坚决纠正政府“越位”的行为,遏制权力对市场的不恰当干预,防止行政意志、权力“寻租”扭曲市场经济。另一方面,要积极改变政府“缺位”的状况,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通过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群众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必须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治理模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多元化,人口流动性强,现有社会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广东坚持从省情出发,大胆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以“协同善治”为目标,科学界定政府与社会的作用范围,明确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地位与基本责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基层自治的作用,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避免政府“过度管制”和“包揽一切”的旧模式,又要防止形成“泛市场化”和“甩包袱”的倾向。一方面,要推动政府逐步向社会放权,实现政府“自我解放”,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将管理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服务型政府,减少直接管理而造成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增强社会的“自我修复”能力,形成政府行政功能与基层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多元化社会治理机制,努力打造“和谐的好社会”。
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核心保障作用。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只有建立完善的民主法治环境,保障公民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运行。如果不发扬民主,就难以形成社会共识;如果不坚持法治,就难以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一方面,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为有效约束权力和资本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提供最基础的制度支持。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环境,让市场经济主体靠法律保护而不是靠人情关系,靠规则公正而不是靠特殊照顾健康地运行。
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相互统一的。只有将效率与公平统一起来,切实做到讲求效率上不封顶,注重公平下要保底,才能既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动力,又防止两极分化,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我们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然是主要任务,必须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继续注重效率,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终造福于全体人民。同时,要充分认识注重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是由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的。我们要保障群众教育、医疗、文化等最基本的社会权利,尤其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社会政治权益。要以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为导向,加强社会领域基础性制度建设,使劳动者不因财富的多寡影响其主人翁的地位。
三
广东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党的领导和改革所形成的体制竞争力。但必须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特别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成为目前经济社会领域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体制性根源。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创发展的体制新优势,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幸福广东建设才能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着力建设精简、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继续完善推广大部门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政府管理与服务。推广深圳、顺德综合配套改革的成功经验,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形成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框架。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和产权制度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消除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各种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和预算制度改革,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科学防范化解风险的金融管理体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更加注重法治、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建设,优化公共服务和管理。更加注重招商选资和招才引技,提高“引进来”的层次和水平。更加注重在全球配置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海外生产经营网络。更加注重发挥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优势,力争在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服务职能,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认真落实保障村(居)民依法自治的制度,强化村(居)委会自治功能,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引导和管理。深入推进平安广东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
强化民主法治。继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创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制度环境。坚持科学立法,加大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立法力度。坚持依法行政,完善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前充分协商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制度。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畅通社会诉求表达。完善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方式。继续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
(作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来源:《求是》2012年15期)